慢性活动性EB病毒病之家|病友论坛

查看: 6277|回复: 0

EB病毒感染各类疾病与治疗机制的简述 —— 病友浅见

[复制链接]

5

主题

5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发表于 2021-12-15 11: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分子生物和遗传学的科技进步,让我们在面对病毒等病原体时,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其特性和致病机制,不管是从诊断还是治疗角度,都可以提供更精准和更科学的依据。

       近年EB病毒诱发或相关的疾病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实际的治疗手段、药物和理念却明显滞后于临床需求,因此想要从本质上改善这一现状,就必须从深层机制入手,系统分析其进程和关键节点因素,进而寻找开发新的药物、新的方案。

       EB病毒做为一个双链DNAγ亚科4型疱疹病毒,可以说是N值悖论的代表,自身有限的基因却能表达出极大的复杂性。其嗜淋巴细胞和具备多型潜伏感染的特点,也让它和其它几型疱疹病毒感染有着明显不同,使个体临床表现和治疗预后差异很大,原因就在于其不仅有病毒感染本身诱导的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响应过程,还累加了EB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对免疫系统和身体机能的影响,其中包括共刺激活化和细胞因子释放调控等因素,从宿主B细胞到NK、T细胞、(DC)树突细胞,从体液免疫到细胞免疫功能都可能受到波及,进而诱导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从机制来讲,如下过程、进程需要重视和分析研究,EB病毒结合、入侵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的机制,EB病毒各型感染包括(IM)急性裂解感染和多型潜伏感染、潜伏感染与活化感染的转换机制,EB病毒免疫逃逸和侦测的机制,EB病毒重症感染以及其它相关严重疾病的机制,如(HLH)噬血细胞综合征、(CAEBV)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HL)霍奇金淋巴瘤、(BL)伯基特淋巴瘤、(ENKTL)结外NK/T细胞淋巴瘤、(AITL)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EBV+DLBCL)EB病毒阳性弥漫大B淋巴瘤、(PTLD)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儿童系统性EB阳性T细胞淋巴瘤等等与EB毒感染转化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淋巴瘤,以及EB病毒感染导致肝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等问题。


EB病毒重疾之家.jpg


       EB病毒感染与淋巴细胞和免疫系统密不可分,机制过程涉及诸多胞外受体、细胞因子、胞内信号通路、转录因子,而且病毒能转化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抵抗调亡、免疫逃逸,尤其对于自身存在免疫缺陷的患者,包括先天免疫功能缺失、异常活化,后天免疫功能低下,严重基础性疾病等,导致严重问题的风险很大,因此对于存在此类问题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和监测。

       从EB病毒治疗来考虑主要有如下几点,阻断病毒结合、侵入组织细胞,抑制病毒复制、合成,打破病毒逃逸调控机制,恢复建立正常的免疫系统,感染并发症的处置等,对于免疫系统没有问题的人群,EB病毒感染只是一个可恢复到正常潜伏的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而对于其它免疫系统存在问题的患者,就需要多重角度系统分析和科学选择治疗方案了。

       以上,只是对EB病毒感染机制和治疗思路的一个概述,具体相关内容后期逐一细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热线
400-1234-567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公司地址:成都市高新区XX号

免责声明: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病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慢性活动性EB病毒病之家|病友论坛

GMT+8, 2025-5-3 23:18 , Processed in 0.269101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