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活动性EB病毒病之家|病友论坛

查看: 6411|回复: 0

阿昔洛韦 治疗 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的临床效果

[复制链接]

5

主题

5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发表于 2021-12-16 11: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标题:阿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治疗 EB 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应用疗效。方法:从本院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中选取 62 例作为观察对象,病例收治时间为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按照抽选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1)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n=31)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指标改善、T 淋巴细胞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96.77%(30/31)、74.19%(23/3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咽痛恢复时间等症状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CD3+、CD4+、CD8+、CD4+/CD8+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CD3+、CD8+ 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 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 EBV-DNA 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显著,使患者的 T 淋巴细胞水平控制在稳定区间,减少咽部排毒,减轻呼吸道梗阻症状,加快血 EBV-DNA 转阴,以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

       泉州市儿童医院 福建 泉州。陈淑燕、陈小鸿、许华山

       本文用于EB病毒疾病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以不规律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为典型症状的感染性疾病,其感染源主要是 EB 病毒 [1]。该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在成人一生中绝大部分都会经历 IM,但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不明显或轻微,因此较容易被忽视 [2]。值得欣慰的是此类轻微症状的患者在感染后可自愈,预后较好,但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症状表现,且出现肝脾肿大、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影响身体健康 [3]。临床极为重视 IM 患者中症状表现明显患者的治疗,但目前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予以患者消炎止痛药药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同时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但该治疗方案依靠的是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患者的康复期较长 [4]。因此为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在常规内科治疗的技术上增加阿昔洛韦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收治的 6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院相关部分及伦理委员会批准,在收治的 IM 患儿中选取 62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选法随机分成两组。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测及实验室化验,符合 IM 的具体诊断;(2)治疗依从性理想,能配合各项治疗活动、检测的开展。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免疫功能障碍;(2)存在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3)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对照组(n=31)
患儿年龄 2~11 岁,平均(5.86±2.36)岁;男 16 例,女 15例;症状表现:发热 29 例,咽痛 26 例,淋巴结肿大 25 例。观 察 组(n=31 例 ) 患 儿 年 龄 2~10 岁, 平 均(5.56±2.14)岁;男 16 例,女 15 例;症状表现:发热 30 例,咽痛 27 例,淋巴结肿大 2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随机对比研究要求,有可比性。患儿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内科治疗,患儿以布洛芬(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0.3 g,国药准字 H10900089)或复方对乙酰氨基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0.45 g,国药准字H20056948)治疗,剂量以患儿体重计算;同时嘱家属为患儿准备营养丰富,尤其是高蛋白质的食物;嘱患儿保持充足的睡眠,尽可能减少活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患儿阿昔洛韦(内蒙古康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1431)治疗,剂量 10 mg/(kg·d),混入 10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在 1 d 内分两次滴注。
  
       两组患者以 7 d 为 1 个治疗疗程,在治疗 1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按患者情况追加治疗。

       1.3 观察标准及评价标准
  
     (1)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制定疗效判定,其中显效:治疗 7 d 后,患儿发热、咽痛、淋巴肿大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 7 d 后,患儿发热、咽痛、淋巴肿大等症状
显著改善;无效:治疗 7 d 后,患儿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2)记录患儿颈部淋巴结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咽痛恢复时间、肝脾肿大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异型淋巴细胞 <10% 时间并进行对比。(3)以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购得的流式细胞仪对患儿的外周静脉血T 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进行检测,包括 CD3+、CD4+、CD8+
,之后计算 CD4+/CD8+。(4)治疗 7 d 后,统计患者的 EBVDNA 的转阴率,以病毒载量 <500 copy/ml 为转阴的标准。分别对比患者的血液、咽拭子 EBV-DNA 的转阴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2.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字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96.77%、74.1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咽痛恢复时间等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儿 T 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对比两 组 患 者 治 疗 前 CD3+、CD4+、CD8+、CD4+/CD8+ 水 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8+ 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 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2.4 两组患儿 EBV-DNA 转阴率对比观察组患儿 EBV-DNA 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一.png
表二三.png

表四.png



        3 讨论
  
        IM 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属高发疾病,但由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表现是咽痛等轻微症状,且可自愈,因此易被忽视 [5-6]。IM 作为因 EB 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会导致 T 细胞功能紊乱,在其疾病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均表现为免疫能力、抗病毒能力下降,因而部分患者不能自愈,反而会出现严重的症状和并发症,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 [7-9]。临床目前对于EB 感染引起的 IM,其治疗中无特效药物,基本是采用退热、止痛及支持治疗,该治疗方案能激活患者的机体的免疫能力及抗病毒能力,最终实现康复,但患者的康复时间较慢,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 [10]。

        阿昔洛韦属嘌呤核苷类似物,目前临床主要用于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的抗病毒治疗,该品能直接进入疱疹病毒细胞,选择性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苷激酶或细胞激酶,之后转化为活化性阿昔洛韦三磷酸酯,之后发挥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 [11]。其病毒抑制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干扰病毒 DNA 多聚酶,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二是在 DNA多聚酶的作用下,与增长的 DNA 链结合,继而中断 DNA链 [12]。本次研究中为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患儿阿昔洛韦治疗(作为观察组),治疗结果显示在增加阿昔洛韦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达到96.77%,相较于对照组的 74.19% 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增加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治疗 IM 的疗效。而在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的对比中,观察组患儿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增加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能缩短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达到缩短治疗时间的目的。而观察组、对照组的 T 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对比则反映出阿昔洛韦对免疫功能的积极影响,继而达到促进患儿康复的效果。

        观察组患儿 EBV-DNA 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 EBV-DNA 转阴率(P<0.05),提示阿昔洛韦可促进咽部排毒,加快 EBVDNA 转阴。

        综上,基于本次研究结果,可证明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阿昔洛韦,能促进症状的改善,并减少咽部排毒,减轻呼吸道梗阻症状,加快血 EBV-DNA 转阴,继而促进治疗疗效的提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热线
400-1234-567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公司地址:成都市高新区XX号

免责声明: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病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慢性活动性EB病毒病之家|病友论坛

GMT+8, 2025-5-3 23:11 , Processed in 0.265140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